【PCB信息网】 在2000年以前,** PCB 产值70%以上分布在美洲(主要是北美)、欧洲及日本等地区。进入21世纪以来, PCB 产业重心不断向亚洲地区转移。目前亚洲地区 PCB 产值已接近**的90%,尤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增长较快。自2006年开始,中国追赶日本成为一大 PCB 生产国, PCB 的产量和产值均居世界一。近年来,**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, 欧、美、日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,其 PCB 市场增长有限甚至出现萎缩;而中国与**经济的融合度日益提高,逐渐占据了** PCB 市场的半壁江山。中国作为** PCB 行业的大生产国,占** PCB 行业总产值的比例已由2008 年的 31.18%上升至 2017 年的 50.53%。
2016 年,**PCB 行业呈现三大特点:需求疲弱、新技术的冲击以及原材料涨价。Prismark数据显示,2016 年PCB 市场规模为542.07 亿美元,同比下滑2%,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地区均有所下滑。首先是PC、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增速下滑,Gartner 新数据指出,Q3 季度**PC 行业持续下滑,总出货量6700 万台同比下滑3.6%;其次苹果iphone7 的A10 处理器率先采用无封装基板的Fo-WLP 封装,较大程度上冲击了封装基板市场的发展,诸如日本Ibiden、韩国三星电机大型IC 封装基板的厂商也面临着寻求新的PCB 市场维稳企业发展的问题(Prismark);原材料突然涨价,2016 年铜**涨幅达37.7%。
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,截止至2017 年7 月,日本电子行业总产值由2000 年3 月的2.67 万亿日元(约1575 亿)下跌至9367 亿日元(约553 亿),大约为原先的1/3。我们认为,主要以下几个原因:首先是外部因素,1)2008 年**金融危机的冲击,日本的电子产业傲视群雄的风光不再,海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,同时日元的升值更是雪上加霜;2)国际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,挤压了日本电子产业的成长空间。韩国三星、LG 等企业通过**的政策扶持、技术以及人才的引进逐渐获得技术优势,本土和闽台电子企业由于具备成本、地理以及政策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,日本电子产业四面楚歌。其次是内部因素,日本企业注重在细分领域做到好,而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,应对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等发生的变化能力偏弱,产业链缺乏弹性。